![]() | ![]() |
小麥粘蟲屬鱗翅目、夜蛾科,是我國農作物的重要遷飛性雜食性害蟲。主要為害麥類、稻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等。其幼蟲咬食葉片,嚴重時吃光葉片僅剩葉脈,造成小麥嚴重減產。粘蟲發生嚴重時會形成暴發性災害,2~3天內就會將整塊地的作物甚至雜草葉片吃光。
粘蟲在發育過程中無滯育現象,條件合適時終年可以繁殖,因此在我國發生的世代數因地區的緯度而異。從北到南一年可以發生2~8代,粘蟲為遠距離遷飛害蟲,一年內遠距離南北遷飛,或近距離垂直遷飛。粘蟲有晝伏夜出和趨光、趨化習性,成蟲對糖醋液趨化性強。雌蛾產卵于寄主植物枯葉尖內或干谷草葉鞘里,大多產于小麥黃矮病枯葉尖內。
1. 農業防治:在成蟲羽化初期,用黑光燈和糖醋水(糖6份,醋3份,白酒1份,水10份,90%敵百蟲1份調勻)誘殺成蟲,減少蟲口;保護和利用其自然天敵,開展生物防治。
2. 藥劑防治:在粘蟲二齡幼蟲期噴施10~15毫升/畝的敵殺死25克/升乳油,可有效防治該害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