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
熱門關鍵詞:
小麥蚜蟲通俗稱之為油蟲、膩蟲、蜜蟲,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,可對小麥進行刺吸危害,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吸收、傳導。小麥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,形成秕粒,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。全世界各麥區均有發生。主要危害麥類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與雜草,若蟲、成蟲常大量群集在葉片、莖稈、穗部吸取汁液,被害處初呈黃色小斑,后為條斑,枯萎、整株變枯至死。
麥蚜的越冬蟲態及場所均依各地氣候條件而不同,南方無越冬期,北方麥區、黃河流域麥區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麥株基部葉叢或土縫內越冬,北部較寒冷的麥區,多以卵在麥苗枯葉上、雜草上、茬管中、土縫內越冬,而且越向北,以卵越冬率越高。從發生時間上看,麥二叉蚜早于麥長管蚜,麥長管蚜一般到小麥拔節后才逐漸加重。麥蚜為間歇性猖獗發生,這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。麥長管蚜喜中溫不耐高溫,要求濕度為40%~80%,而麥二叉蚜則耐30℃的高溫,喜干怕濕,濕度35%~67%為適宜。一般早播麥田,蚜蟲遷入早,繁殖快,為害重;夏秋作物的種類和面積直接關系麥蚜的越夏和繁殖。前期多雨氣溫低,后期一旦氣溫升高,常會造成小麥蚜蟲的大爆發。